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一、战争前夜(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北方、西方、南方在分崩离析,

帝座破碎,邦国在震动,

逃吧,逃到纯洁的东方,

去领略族长国家的风光……”

1648年,在进行了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法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一年,这片土地上分裂出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虽然这些德意志各邦国还共同拥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名称,但邦国各自为政,统一的中央权力几乎不复存在。

法兰西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国军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片纵贯欧洲中部的土地。1806年拿破仑率法军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维也纳和柏林,屈辱再一次降临,它唤醒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灵中的沉痛记忆。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称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延续了九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烟消云散。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里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击败,在英国和俄国主导下,《维也纳会议》上由38个德意志邦国所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了,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因为,欧洲列强们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在欧洲的中部崛起。

《维也纳会议》确立了德意志国家分裂的现实,但是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下来。德意志联邦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一直在为掌握德意志联邦的主导权而进行着激烈的争夺。

曾经有数次,两国之间距离一场全面战争就只差一声枪响。

奥、普两国都在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实际上实现统一最大的阻碍却是德意志老三——巴伐利亚。

1865年,有关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讨论热潮在德意志地区的报纸上持续升温,很快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次讨论是由俾斯麦一手推动起来的,很奇怪的是,奥地利人居然也在暗中推波助澜,许多参与这场激烈辩论的德意志地区大报社都得到了来自维也纳方面的资金捐助。

舆论的风向变得更加有利于奥地利——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首的大德意志国家,这与俾斯麦的设想正好相反。

呆在柏林的俾斯麦已经坐不住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奥地利的官方财政收入也在大幅提高,这使得弗朗茨皇帝和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有足够资金来进行军队改革和扩充军备。本来普鲁士的体量就只有奥地利的三分之一,如果再等到奥地利人完成军备扩充,普鲁士王国在战场上胜的机会将是越加渺茫。

“去干你们的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