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1074 韦公爷连夜拜见林小玉】(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消息,你先把眼前的事情办成吧。”毛文龙道。

韦宝微微一笑,知道毛文龙指的是赵金凤认爹的事情,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你要小心魏忠贤,我在朝廷是有耳目的,我听说现在魏忠贤很看不惯你,你可得当心,这些阉竖,一个个心狠手辣,什么都做的出来!”毛文龙想起一事,提醒道。

韦宝叹口气“我知道,我会小心的。”

“不是你小心的问题,你要么就和魏忠贤抱持好关系,要么就反魏忠贤,到了你现在的声势,你没有办法抱持中立的,明白吗?”毛文龙见韦宝似乎没当回事,着急的提醒道。

“反是反不动魏忠贤了,皇帝很信任魏忠贤,而且魏忠贤的势力在宦官中间盘根错节,皇帝也不可能把身边的太监都换了。”韦宝道“这都是大明的运作模式决定的,谁来也没有办法。但我也不能投靠魏忠贤,否则等将来皇位换了人,东林党重新得势,我得跟着倒霉。”

因为将毛文龙当成了自己人,韦宝也没有什么不好谈的,索性将这些秘密想法告诉了毛文龙。

朱元璋废除宰相,确实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但也给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正所谓“内外诸司皆咸决于上”,使得整个帝国的运转全都依靠皇帝一人来控制。

朱元璋是个典型的“劳模”,他虽有些冷酷严苛,但对于治国理政,可谓矜矜业业。

他每日“眛爽临朝,日晏忘餐”,在洪武十七年,曾八天内处理大事三千二百九十一件,每天平均要处理四百多件,确实配得上劳模这一称号。

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所开创的朝廷运转体制,皇帝每日的工作量是按照他勤于政务的工作态度。

按照他理政的才能和自身的意志品格来设定的。

他的子孙虽然日后也姓朱,但这种能力和品格是不能遗传的。

历史表明,一个王朝越是到最后,成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往往是有些退化的。

并且废除宰相后,皇权至高无上。

如果君主昏聩无能,荒怠朝政,很难有一股力量给予纠正。

因此,明太祖虽然严禁宦官干政。

但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恰恰是在洪武朝便埋下了隐患。

明太祖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是一位受到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君主。

其为人温文尔雅,颇有仁君之容。

因此,他对于宦官的态度也是和正统儒家的观点,和他的祖父一样,认为宦官只是下人,必须要严加管束。

但在靖难之役中,在建文帝身边备受管束的宦官成为了朱棣的情报来源。

朱棣因此掌握了京城的虚实,方才一举成功。

而朱棣原本王府中的宦官们也多随他一同参战,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等到朱棣登上了皇位后,便认为宦官们忠于自己,将其视为心腹,对宦官也多加委任,如监军、出使等职。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对大臣们进行监视,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掌握。

东厂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明朝宦官问题的开端。

朱元璋以自身为标准所设立的这一套体制,在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身上开始难以运行起来。

首先,废除宰相,权力开始归于内阁,内阁在处理朝廷大事时,是通过票拟制度。

正常来说,内阁将政务统一意见,处理妥当。

然后交给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同意,便朱批下发。

但永乐以后的皇帝往往没有其祖宗们的工作能力,因此产生了“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的情况,产生了大臣们受制于宦官的奇葩局面。

到了朱棣的孙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