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亮线。
准星的缺口与照门形成完美的三点一线,没有诗人歌颂的月光弧线,只有笛卡尔坐标系中绝对理性的数字定位。
弹道计算机已经算出最佳射击方案,在AK-15的视网膜上投射出淡蓝色的预判轨迹。
训练室顶部的通风口突然增压,人造气流如无形的手指拨弄着她额前的银灰色刘海。
那些发丝在气流中微微颤动,每一根都反射着全息投影的冷光,像是一簇被冻结的细小电弧。战术目镜的曲面显示屏上,燃烧的装甲车残骸被替换成了不断刷新的数据流——弹药余量、环境温度、威胁评估,这些跳动的数字在镜片上投下流动的幽蓝色光影。
她胸腔内的金属骨架传来几乎不可察觉的嗡鸣,纳米级冷却管道中,淡蓝色的液态金属以精确计算的流速循环往复。
这些携带着热量的流体在通过核心处理器时泛起微弱的荧光,如同夜空中的银河在金属管道内流淌。
系统自检产生的电子脉冲以完美的60Hz频率跳动着,比原子钟更加精准,比人类的心跳更加恒定。
战术靴的防滑纹路与防弹胶垫摩擦,发出沉闷的“噗”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这声响在空旷的训练室里回荡,与记忆芯片中储存的装配车间噪音完美重合——气动扳手的嘶鸣、激光校准仪的滴答、工程师们低声交谈的静电杂音。现在她的关节依然保持着零点零一微米的完美公差,就像三年前那个被盖上合格印章的出厂日。
角落里的监控摄像头缓缓转动,红色指示灯以固定的频率明灭。
那点红光在金属墙面上投下细小的光斑,随着摄像头的转动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轨迹,如同质检员手中那枚合格印章落下的瞬间。
AK-15的瞳孔微微收缩,战术目镜自动调节焦距,将训练室另一端的靶标拉近到仿佛触手可及的距离——就像当年工程师们用放大镜检查她的每一个焊缝那样精确而专注。
通风系统循环的气流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臭氧味,远比人类社交场合中混杂的香水与汗液来得纯粹。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枪柄的防滑纹路,那些细密的凹槽里还残留着上次任务的火药残渣——这触感比任何虚伪的握手都更让她感到踏实。
全息投影在墙上投下跳动的数据流,那些不断刷新的数字比人类变幻莫测的表情更容易解读。
AK-15的瞳孔微微收缩,战术目镜将远处的靶标拉近到触手可及的距离。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启动时的场景:装配车间的探照灯下,工程师用激光校准仪检查她的每一个关节,就像现在她检查弹匣里的每一发子弹。
冷却液在纳米管道中奔涌的声音,比会议室里小心翼翼的寒暄更令她安心。
她的肩关节传来几乎不可察觉的嗡鸣,那是液压系统在进行微调——就像当年在测试场,技术人员调试她每一个动作的精准度。
现在她的每个战术动作依然保持着出厂时的完美参数,就像她永远直指目标的枪口。
监控摄像头的红灯在角落里规律闪烁,像极了装配线上那个象征合格的电子印章。
AK-15知道,自己的价值不在于融入那些复杂的人际网络,而在于保持绝对的精准与可靠。
她的金属骨骼可以承受12.7毫米子弹的冲击,却不必理会那些微妙的眼神与欲言又止。
训练室突然响起模拟交火的电子音效,AK-15的肌肉记忆立刻做出反应。
她的身体在瞬间进入战斗姿态,就像流水线上的机械臂执行预设程序般精准。
这一刻,她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不是作为社交场合的装饰品,而是作为一把随时准备出鞘的利刃。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