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2.什么是理想?好吃么(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倒没有什么大事,今日县衙使了人来,人是罗标接待的,说是知县明日要宴请全县的乡绅,太爷这两日怕是不会回来,知县官人的脸面咱们不能不给,咱家只有您去一趟了。”

“知县设宴?这可是少见哩,怕是有什么难事要求财主们吧。”

“庆哥儿就是聪慧,估摸也就是这么回事,具体老奴倒是没多问,待会让罗标和您细说吧。”

林府外院花厅。

林彻喝着冰镇酸梅汤,别问为啥大夏天的林府会有冰,这时候硝石制冰已经很常见了。

其实他倒是很喜欢喝茶的,只是这会的茶汤,简直和大杂烩一般,什么葱姜香料都丢进去,他实在接受不能。

临着武夷山,倒是可以找个茶场,试着自己弄弄炒茶,既能满足自己的喜好,还能提前为世界人民做贡献,哈哈,世界福星林大郎,额,不要大郎,世界福星林官人!

没多久,厅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精壮的汉子走了进来。

“阿郎,近日县中来了一批流民,盘桓在县城外的荒地里久久不肯离去,已经饿死好几人了,郭知县派人来请,说是明日晚间宴请县中乡绅共同商议处置流民之事。太爷未在府中,此事该当如何,还请阿郎做主。”

进来的是外院的大管事罗标,三十余岁,从小便在府里长大,之前一直便是林彻父亲的长随。

“流民?可知有多少人,从何处而来?衙门没有施粥么,为何会有人饿死?我听说咱们这个知县虽然年老庸碌,但还是比较爱民的呀。”林彻放下心思,略感好奇的问道。

“大致上有个两三千人,据说是年前着了兵灾,便从淮上流落各处,县中这股流民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唉,鞑子猖獗啊。这几年朝廷为了筹措粮饷应付兵事,对地方税收催苛得紧,县中也是拮据,应是仓中也无粮放振吧。”罗标说着,有些唏嘘。

“淮上?似乎父亲当年便是淮南西路为官吧,我也应是出生在那里的呢。”

林彻不由想起那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便宜父亲。

罗标也回忆起了往事,“没错,先郎君当年便是在安丰军寿春县任知县,开庆元年,也就是阿郎出生那年,鞑子南侵攻陷了寿春,先郎君和先夫人不幸殉国,狗日的鞑虏!”

那年蒙古三路攻宋,鞑子亲王塔察儿率兵攻打安丰军一线,林彻的父亲眼见寿春城小兵寡,怕是守不住,自己作为地方官,有守土之责,万万不肯背民而逃,于是想把妻儿送离险境。

林彻的母亲陈氏却也不肯舍弃夫君,因此争执一番后,只好让最亲信之人罗标护着才八个月大的婴儿回往家乡。

罗标受此重托,凭着一身武艺,历时一个多月,跋山涉水的护送着由奶娘抱着的林家独苗回到家乡。

才几个月大的婴儿,吃不得颠簸之苦,好不容易回到家乡之时,却一副病恹恹的摸样了,正是这时,林彻穿越而来,夺舍了这个小小人儿的身体。

林老太爷痛失独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幸亏还保住了林家唯一的独苗,才不至于悲伤过度,就这样也是病卧了大半年才得以康复。

而罗标也因着护主的功劳,得到了老爷子的重用,做了外院的大管事。

“既然是淮上的难民,说不得还有些许是当年父亲治下之民,大父未归,明日便由我去衙上吧,看看能否尽些心意,能帮一点是一点吧。”林彻心里有了一些想法。

“阿郎仁慈,那明日午后小人便陪同阿郎一起前往。”罗标揖手应喏,退了出去。

……

因为林老太爷不在家,林彻便没有像平常一样去老爷子的院子里吃晚饭,自己的庆延院中也有小厨房。

刚回到院中,便立马被甄姨捉了去沐浴,听着甄姨的数落,任由她细致轻柔的把自己搓洗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