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章 第十一节 正说论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不再谈打仗的事儿,我啥也问不出来。问点学问的事吧。”陆文夫开始主动问起《道德经》的事来。

小伙一听他问《道德经》,把问题听明白后说:“如果说《论语》是给30岁人看的书,《道德经》就是给60岁人看的书。这书很难。”

“为什么难?”陆文夫也学会了小伙的问话方式。

“这本书是给最高统治者读的书,你有治国经验吗?”

“没,但是,读之可以使人生慧。”

“没错,但如果你理解的方向错了,下再大的功夫也是南辕北辙,功夫下的越大,离正确的观念就越远。”

陆文夫张大嘴,因为他听明白这句的份量。意思是说:你错了,你别再谈了。

“请教一下,我该怎么办?或者我就是想学点中国文化,我该怎么学?”

“你跟我说过,你自幼年就熟读《论语》吗。”

“对呀,我自小就会背,为这事,我没少挨我爹的打。到今天还能倒背如流。”

“你真能倒背如流吗?”

“当然能,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背,而是从最后一章往第一章背。”

说完这话,陆文夫就想到这小伙一定是知道这话的意思。忙接着说:“我不仅会背,还懂书中的意思。”

“全都懂吗?”

“都懂!”

“哦,你要注意齿德!”

“齿德?”

小伙不再说话,只顾赶车。

陆文夫好不容易让小伙开口说话,怎会轻易放过他,“哦,猜着这两个字是不是说年龄越来越大,要说跟年龄想符的话。是吧。我懂了。”

“谁都有不懂的东西,世界这么大,怎么可能会有万事通。就算是某某是某理论的创始人,他就一定知道这个理论的真正意义或真相吗?不可能,比如,你知道,我国文化中多次有人提出”大同“的概念,提出这个”大同“概念的人一定就知道这个词的真正内涵吗?再比如你看的《道德经》,即使老子复活,让他站在你面前,让能讲清”道“是什么吗?他心里知道,能说出让你也听懂的话吗?”

“你小小的年纪,不得了。不得了。你说得对。那该怎么办?”

“一点一点来。我们的文化跟世界上别的文化不同,我们的文化是个分层文化,又是一个根脉相连,万年相继的。你得从最基础的本源来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一切,才有可能会了解我们的文化。”

“本源是什么?”陆文夫迫不及待地问。

“本源就是‘道‘,能讲得清吗?”

“哪……我怎么办?”

小伙又不说话了。“哦,明白,一点一点来。那你说吧,我该怎么一点一点来。我听你的。”

“你也别倒背如流了,就背一背《论语》开篇第一段吧。”

“这不简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用现在的话,你解释一下这段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经常复习所学的东西,很高兴的事,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也是很高兴的事。人家不知道,你不生气,这多好呀,是才是君子的品行。”

陆文夫说完,颇为得意地看了一眼小伙。

“日复一日地,天天让你去复习,去背书,你能高兴得起来吗?”

陆文夫呆住了。

“你天天都在用功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你?”

陆文夫摇头。

“你再解释一下这一段。”

“我。算了。我不知道了,这么简单的事,你搞复杂了吧。不,不,我说错了,你说你说,我认真地,虚心地听。”

“其实这一段,只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