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 第十八节 压码抄报(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指的是长江黄河流域,与我们德国的维度基本相同。既然维度大致相同,你们那里是否3月15号左右,也会陆续的有油菜花开。”

蜂子说:“是的,油菜花在我们长江、黄河流域,每年都在3月、4月开花,花期一个月左右。”

乔纳斯接着又问道:“你们中国人养蜂,是否从来不太重视花粉对蜜蜂的喂养。”

蜂子:“我们中国人养蜂,自古以来有一个铁律,每年只在秋天收一次蜜,原则是取一半留一半。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蜂蜜产量每年几乎都是恒定的。对于花粉、蜂蜜的喂食比例问题,中国没有系统的研究。”

乔纳斯教授说:“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用这种办法来生产蜂蜜,怕是有三个弊端。最首要的一点,会错失每年在秋天以前收到的等级比较高的蜂蜜。因为,你们每年只能收一次,而蜜蜂采集到的当季品质最高的蜂蜜,会自行消耗掉。这样,你们每年去取的蜂蜜,其实也就是入秋前后蜜蜂为自己储存的冬粮。这样你们便丧失掉了春天,夏天和初秋一些好的蜜种。实在是可惜啊。”

蜂子说:“是的,先生你说的非常对,我在图书馆翻阅了相关的文献,发现德国养蜂家别尔李比西把活梁蜂箱改造成活框蜂箱,山德尔发现蜜蜂孢子病的病原,还有在德国做研究的生物学家弗里希对蜜蜂在通讯方式的研究,这些德国科学家、养蜂家对全世界的养蜂业做出突出的贡献。近百年来,德国每箱蜜蜂的产量,大体上是我国古法产能的5到10倍以上。因此,蜂蜜在欧美等国,为广大百姓所接受。在我国,蜜蜂在古代的享用者都是王公贵族,一般人都很难吃上蜂蜜。蜂蜜在中国民间,多以入药为主,人们很少会去食用。”

乔纳斯又说:“你们中国一窝蜂,一年只取这么一点的蜂蜜,怕是价格要贵得吓人吧。”

蜂子说:“是的,我们中国古代留下了几个对日常生活起居记述极详细的账本,其中一个账本是‘万历会计录’,这是由明朝中叶,一个大户人家会计留下的日常生活记账本,这个时期大约是欧洲的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英国也刚刚要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这个账本保留的比较完整,对整个明朝中期所有的日常用品,皆有记录,那个时候的蜂蜜的价格,大约是白银的1.5倍左右。”

乔纳斯:“哦,这个时期,当然,这时的德国还是一个个小邦国组成的帝国时期。”

蜂子:“中国历代王朝,对皇帝的日常起居,皆有非常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各地向朝廷纳贡的供品,更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制,包括物品的产地、产量、收取的费用,押送启运的日期,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时期,那个时候的向朝廷进贡蜂蜜的省份,主要是hlj和吉林二省,每年收取椴树蜜。仅此两省,每年负责皇帝贡蜜的养蜂人数,大概是2000多人。”

乔纳斯知道蜂子这个人,平时简言敏行,话虽不多,但是一个心里能够藏得住事情的人。同时也知道他勤奋好学,通过今天对话,可知这蜂子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就又试着问蜂子:“那你觉得养蜂如果想提高产能,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蜂子回答道:“这几年,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结合在这蜜蜂研究所翻阅的一些文献档案,更加坚信,单纯从提高产量这个角度看,一定要调整好,蜂王产卵和大流蜜期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辩证关系如果处理得好,便会有高收成,处理不好,可能会让蜂箱内的蜜蜂在哺育后代和外出采蜜之间,彷徨,消耗精力。进而影响采蜜量。”

乔纳斯闻听蜂子所言,心中暗喜,这个中国少年果不寻常。在全世界所有的养蜂人及养蜂研究中,怕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普遍地认为,只有让蜂王多产子,未来才会有强大的采集蜂群,才会在大流蜜时期,有大的丰收,但是这些人是忘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