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1章 你是大领导,你说了算(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你是大领导,你说了算!”

……

宛都大学。

校门口。

经过几天等待,周道拿到了由燕都寄来的全国新闻一等奖获奖证书,证书附有一封公函,包括祝贺词以及颁奖理由。

公函的末尾加了句“奖金另行通过邮局汇款”的字样,多少奖金没说,不过这对于周道来说,已不重要。他已不是第一次拿到中夏日报征文启事时的周道。

有了这个获奖证书,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特招梦吗?

宛都历来重视人才,当下的宛都电视台,如果获得全国新闻一等奖,普通农民可以实现“农转非”的愿望。当然,这个一等奖得是政府直属机构颁发的,如果是某个草台班子冠以“全国”的名义评的奖,那是不作数的。

后世人有一个农村户口,家里有二亩地,三分宅基地,那是生活幸福的象征,你要让他转成城市户口,他是不愿意的。

当市民有什么好?社保得自己出钱买,医院看病自己社保卡上的钱用完了,还得自己掏腰包,最主要城市房子贵还得住在鸽子笼里。

哪像农村,宅基地上建套别墅,几十万就修得相当好了,后院种上各类有机蔬菜,不用像城里人一样天天吃打过农药的菜。

后世的农民种地有补助,交一二百的农村医疗住院可以报销大部分,吃的绿色自种产品,呼吸清新的空气,要多好有多好。

然而此时的农民,辛苦种了一季粮食,第一件事得“交皇粮”,再加上各种提留款,一年下来顶多赚一口吃的,甚至还有人吃的都接不上。

丰收年景,排队去公家粮库交粮,交了粮食粮库可能只给打个白条,报纸上不断出现“卖粮难”的报道,农民生活相当艰难。

农闲时,按劳力摊派公务,开渠、清淤、修路……出工不够记帐扣钱,出了工也相当于义务工,而且还不给发个“义工证”。

这个时候,城市户口就是身份的象征,有了城市户口,有粮本、菜票、盐票、布票、自行车票等各种票,甚至有的城市还有新婚家具票……

别笑。

这是真的。

你以为这个票仅仅是个凭证?

它是钱!当钱用。

农民进城吃饭,得花钱在黑市买了粮票,才能吃上营食堂的平价食品。

剪刀差将农村与城市二元割裂,这是后世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要让周道和当年的农民工回想起最初的难来,想多了都是泪。

后世大学生回乡承包果园种橘子,那是潮;当下呆在农村,那是天然鄙视链的最底端。

此时的农转非,其意义不比后世弄个燕京户口小,甚至获得的好处还要大很多,因为前者是身份的彻底改变,后者仅仅是为后代读书轻松考个名校获得资格。

当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改变了当事人的起跑线。

周道是过来人,他对这本证书可以成为“农转非”的敲门砖没有兴趣,因为他知道,后世很多花钱“农转非”到城里的人,临退休想把户口转到农村养老,这种“非转农”反而比当年“农转非”更难。

你都迁到城里享过福了现在还想回来要宅基地要承包地?对不起,现在政策不支持这个。

在城市化还没有完成的时候,“逆城市化”难以得到政策支撑。

……

周道特意用宛都电视台的稿纸写了个申请,同时把两本证书复印好,装在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向看门大爷问清楚了招生办公室的方向,便径直向教学大楼走去。

接待他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拆开看了一下申请书内容,又看了一张剪报的复印件和刊登有《买茓记》的那张《中夏日报》,核对了两本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然后把资料随意一码,推回去说:“今年的特招名额已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