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 现场采访(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采访一上电视,对咱的麻绳厂销售肯定有帮助,就是资金不够,找信用社贷款乡里也会开绿灯的。”

老李头听了很激动,点头嗯嗯啊啊的应着。周道心说,趁热打铁,否则下午就赶不上回大周庄了。

农村光线充足,空气明净,何景调了调镜头,觉得还不错,他把一大码成品麻绳当作背景,调好角度,司机小王临时充当主持人,把话筒递到老李头前面。

老李头很紧张,脸憋得通红,屁也放不出一个。

周道充当导演,让老李头反复念稿子,记熟了再脱稿说。

围观的人发出哧哧的笑声。

“老李头说呀!”

“看,老李头急得尿裤子了!”

“哈哈哈……”

老乡们这么围着,采访对象根本放不开,周道停下手中的稿子,劝说道:“各位老乡,大家先让一让,先到院外等一等,等我们拍完了再进来,怎么样?”

但周道说话太温和,没人听。有人反而笑得更响了。

李大婶见状,手里拿把条帚,赶猪一样轰人:“听电视台的,都先出去,拍完再进来!”

人群开始慢慢往外退,李大婶觉得太慢,一条帚打在一个后生屁股上,后生哎呀一声跳着往外跑,其他人从众,一起涌出了院子。

大婶闩上门。

“婶子威武!”周道伸出大拇指。

李大婶经这一夸,反而有些羞涩,“这些鳖娃子们,就是欠打。”

院里清静了,老李头终于没那么紧张了,在李大婶的鼓励下,按着周道设定的话素,结结巴巴的开说了。

当然,这些何景没录。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像,何景全神贯注的等着采访对象完全放松的那一刻才会按下摄制键。

主要是,胶卷太贵了。

周道才不管他那么多,一边指挥着老李头和李存孝如何脱稿介绍致富经验,一边摧促老何,快录!录完才有农家乐!

镜头轮到李存孝的时候,没想到这家伙根本不用周道的稿子,而是直接脱稿喷:

“……当我们成为种粮大户,终于年产量上万斤后,我们家就把眼光往长远处看了,这是因为虽然亩产万斤,但粮食增产受土地的限制。我和我爹就想,大家粮食都增产了,肯定需要更多的麻绳、茓子、麻袋。

我们结合自己的优势,就办了这个麻绳厂,但是想法归想法,这其中经过了很多挫折……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能在致富路上带头起步……”

这尼码一套一套的,周道忽然觉得,这个乡团高官是个高手,这套话一定是李存孝当选“新长征突击手”发言时背过的稿子。

这也说明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牛批,要不然咋教出来周道、李存孝这俩学生都这么能说呢。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我周道,是我周道年年上墙报影响了李存孝同学。

最后参观了李存孝家的麻绳厂。

其实所谓的麻绳厂,就是李存孝家另一个院子,这个院子相对更加宽敞,院子里摆了并排五六个老式纺绳车,靠屋檐下搭一个敞篷,敞篷下挂着一排经簿子,这是一种老式纺麻线工具,可以用来纺出细麻线。

而院子里纺绳车,则可以把细麻线合成加工成麻绳成品。

这种露天的老式纺绳车,指定在下雨天就得停工。

生产力还相当低下呀。

老李头家这么忙乎一个季节,可能还没有自己去倒卖液化气一天挣得多吧。

但李存孝同学的口才不错,这是个新发现,可以培养,未来可期嘛!

拍完“车间”,走出麻绳厂,李大婶在厨房里做的农家炸鸡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周道忽然想起自己下乡时买的包还在车上,喊小王打开车门,拿出点心糖果,二妞眼都直了,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