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暴风雨前(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人在这个世界待了十年,期间,三人不仅停留在华夏,他们游历世界各地,工业革命的野火在欧美点燃,形成燎原之势,生产力空前大增,此时世界殖民地瓜分潮已经开始进入末尾……

“历史课本上写过,再过一段时间,一位大人物将在我广西出现了”蒙易用他那塑料普通话和蔷薇,追说道。

“大人物?”蔷薇。

“?”追。

此时的清廷,腐败深入骨髓,造成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与西方各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大量的赔款强加到了普通民众头上,人民不堪重负,各地纷纷起义。

历史上封建王朝走向穷途末路的一个重要信号,通常就是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

其实,大清王朝也是如此。从乾隆末年开始,清王朝就陷入了地方农民起义的泥潭之中。尽管平定了大小和桌叛乱,收复准格尔,疆域达到历史顶峰。

为什么封建社会农民总是起义?其实原因莫过于因生计所迫,而拼上性命求得一条生路。蒙易所说的那位正是利用了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那场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他为什么能成功?以下几点。

一、人民群众知识浅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在封建社会,我国文盲率极高,再加之鬼神之说在民间十分有“广阔市场”,这导致人民群众普遍对真理认知度低下,对于封建迷信传说辨别能力极低,尤其是在一些相对偏远地区更要甚之,这无疑是给了这些民间教派以滋生的土壤。那个教这种依托修改正规教会的组织就是在广西山区生根发芽,经过他与其妹夫冯某努力,几年时间便聚集几千人的信徒民众。

当然了,仅仅靠那么几千信徒是很难撼动大清王朝统治,但是在这个组织出现了几位关键的大人物,日后成为了这个组织日后壮大的中流砥柱。

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召集几千个信徒之后,这个组织又先后加入了几位头领,其中有日后最具影响力的几位。一位著名人物原本以烧炭为生,且从未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但此人足智多谋,颇具领导力

一个叫石达开原本家境不错,可以说是日后那组织所有头领之中,最讲义气,仁义之人,而且他能征善战,那天国的半壁江山都是他领军打下来的。在此文武二人组织下,便正规有序地迅速走上发展正轨。

尽管有了相对明智的头目也聚集了一些信徒有了一些势力,但是倘若没有恰当的时机,恐其也很难有所作为。而此时刚好是大清王朝外患危机之时,这给了组织发展契机。

三、大清王朝深陷外患泥潭。

虽然第一次鸦片战争在1842年告一段落,但是清廷与英国人的纠缠并没有就此结束。由于对国际外交见知甚少,再加之盲目自大和刚愎自用,清王朝始终不肯接受失败,而是与英国等外国摩擦不断。而这种摩擦除了容易让国民头脑发热而蛮干之外,并无实质性作用,其结果无非是外交失败而被侵略者进一步打击。

我们可想而知,当民众揣着高涨的抵抗洋人之情绪,得到的结果却是接二连三的失败,自然会将此等不满情绪转化为对统治者无能的愤怒和对统治政府的进一步失望。如此一来,这般思潮恰好被一些组织加以利用,那个天国正是这受益者之一。

四、清廷腐败透顶,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纵观历史,华夏古代百姓可谓是世界最为顺从的被统治与被剥削者,但同时华夏古代也是爆发农民起义最多的国家,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反差?无非是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大清王朝自所谓康乾盛世之后,国势急转而下,等到了道光咸丰

之际已然朝纲败坏,官员贪腐成风,不少官员为官一方只为搜刮民脂民膏而中饱私囊。道光皇帝本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