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母亲(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营造出了一种悲伤气氛。那些大男孩才满意,才停止伤害。我想青翠的田野上,孩子们本该快乐的奔跑,而此时田野上哀声四起,真令人叹惋啊!

讲到这时,母亲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泪水在她沉思的双眸打转。这件事让母亲终身难以忘怀,并且常常跟我提起。在她八岁的某天上午,村子里的孩子都在底坑院里玩‘’躲猫猫‘’,‘’打游击战‘’,母亲和小姨看的眼红,想去玩,可是唯有吃馍馍,他们才同意她俩加入。但馍馍都被母亲分完了,没办法。他们就让小姨和母亲在半崖上采过家家用的小野花,母亲就听从他们的指挥,她仔细地把粉红色的喇叭花一个一个采摘下来。崖边的花都采完了,可是他们又故意刁难她俩把半崖上的野花摘下来。因为地势实在太高了,她俩个子又矮,无法采到。贪玩的母亲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到了一个“妙计”——用双手抓住小姨的双脚往下吊,可是母亲只比小姨大一岁,体重不相上下,当她把小姨提到半空中时,提不动了,小姨吓得了手在玩半空中抡来抡去地大叫、发抖,而这时的母亲也感到自己拉不住了,顿时慌了神,不知所措。

因为母亲面对着两条抉择,如果她依旧拉着小姨的双脚,失足落地的就是两条人命。母亲想呼来小伙伴帮忙,可没人发现,个个玩得不亦乐乎;于是,母亲只有使劲地咬紧牙关往上拽,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眼神是那样执着而又透露着害怕……可母亲还是没能将小姨拽上来,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小姨伴着野花栽下去了,手里还紧紧地捏着那些花……此刻,一切都静止了,孩子也不再玩了,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小姨当场昏迷不醒,母亲的吓呆了,一溜烟似的跑了。母亲跑到了自家的玉米地里,一个人蹲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等到崖边没有人的时候,才跑过去偷偷地望着。家里的人急匆匆跑来跑去抢救小姨,用偏方给小姨灌“童子尿”,用“针扎”,又请来医生治疗……一直到了傍晚,小姨才从昏迷中醒了,母亲这才松了口气,又躲进玉米地了。到了晚上时,全家又出动,开始找母亲。她吓得趴在地里,大气也不敢出,大人们叫着母亲的乳名,打着灯笼在场上,在路上,在地里寻找着母亲……天已经大黑了,四处变得更加安静,在一片玉米地里,睡着的母亲被外祖父背回了家。回家后,外祖父既没有骂,又没有打她。

母亲告诉我虽然大人没有打骂她,但她的内心很愧疚,很后悔,她心里一直打了个结,到现在也没有解开。小姨小时候只读了三年级的书,数学一直是100分,可是语文只有二三十分,语文上的汉字、拼音、古诗,小姨总是背不下。母亲一直自责如果不是她让小姨受那么大的刺激的话,小姨的学业一定很好……我想真悬啊,那时如果母亲和小姨一起掉下去,就不会有我和姐姐了;如果小姨一口气上不来,那么我的童年该是怎样的?如果那些野蛮的孩子心肠好一点,不那么贪玩,不开玩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伤害;我还想后来,母亲上了师范,小姨18岁就嫁了人……如今,母亲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而小姨却成了一位农村妇女。

母亲的”桃李“遍天下,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她待人温和、宽厚。母亲的课堂幽默风趣,常常惹得学生哄堂大笑母亲一肚子的“墨水”倒不完,她讲故事时,我心里总想母亲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母亲的文学功夫也超好,很有才艺,却从不张扬……她们班的文艺节目总会使人耳目一新,我常会想母亲真聪明,所有的事情一到她手上就变得轻松简单,似乎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她。母亲是一个传统的人,也是一个开朗的人。她每天除了上下班,还会去跳广场舞。瞧!那个站在最前排的就是我的母亲,她跳得多起劲呀!

母亲的故事讲述不完,时间、岁月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带给了她太多太多的故事。这便是我的母亲——能吃苦、会才艺、多故事、有思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