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 重生1997-曾氏小村(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云开山脉,匍匐绵延数百公里,横跨粤省与桂省。

在粤省辛县与桂省永县交界,283省道旁分叉出来的x649县道边上,有一个上下六九的三千人口的村落,曾家村就着落其中一个叫上六九丘陵山腰上。

两百多年,曾氏先祖从中原地区一路迁徙,历经数省,其中的一支小房落脚此地,经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演变成两百多人的大户人家。

整个村落的建筑成品字结构,曾氏五房围绕中心的祖厅围建,右侧口是三房与四房,左侧口为大房与二房,五房压后口。五房相互有小门互通。祖厅位于两口之间,前方便是一个一千多平米的晒谷场。

晒谷场前面是个近五米高的明显人工挖出来的断崖,前方有户十多口人的余姓人家,断崖左侧是六房。六房与余家扼守仅存一条进出的隘口。

沿着一条溪水修建的接驳县道数百米的泥路,便是村民进出的通道。

从整个曾氏小村的布局便可看出,当年的曾氏老祖的自保意识。在小村左右有两个进出两省为之色变的盘山公路,左侧盘山公路便有四公里之长,右侧盘山公路有两公里左右。

数十年来,这两个盘山公路出过事的车祸数不胜举。绝大部分进出两省的司机情愿多走几十公里的另一条省道,都不愿走这边。

山林密布,山高路窄,民风彪悍,解放前土匪横跨期间。整个上下六九主要以曾氏、张氏、温氏三大姓氏为主,间杂些小姓小户人家。张氏最大,温氏其次,曾氏其后。张氏与温氏占据下六九最为肥沃的良田,曾氏占据上六九的少许良田与不少的山田。三姓先祖早已划分好各自田林区域,内部相互支持对外。两百多年来,三姓人家都相互相存,在战火纷飞,土匪横行的两山间栖息繁衍壮大。

曾氏村落,五房。一半近两百多平方连接祖厅的是老屋,老屋又连接着栋两百多平,八十年代初期修建的两层易制板房,屋顶为瓦房的火砖建筑,四兄弟各占上下两间。

头顶有瓦,便是这附近十里八乡的民俗信念,直至至今,哪怕建起多少层的乡间豪华别墅,屋顶还是装修成水泥瓦砾屋顶。

土砖修建的被熏黑的祖屋厨房,一个带着黑框眼镜,身穿校服,一副学子模样的怪异少年,长发披肩,坐在长条木椅上,慢吞细嚼的吃着。边上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短袖短发,粗黑健硕的壮汉,正在埋头吃着那个可乘一斤大米的海碗里的饭菜。

长发少年放下手中的小碗,转头看着地上坐着海吃的壮汉,轻叹的说道。

“阿权,你慢点食,锅里还有饭。”

“你给点反应啊,好不好!虽然你大过我几岁,论辈分我可是你叔。”

“他娘的。也就是五叔舍得给你吃饱,你这一顿吃两斤米,其他户人家这年代谁敢放开救济你的?”

阿权一言不发快速的吃完了手上海碗里的饭菜,直接把碗筷放在地上,走到四方桌上,拿起桌上剩余的两盘菜,直接倒进木柴煮的漆黑的饭锅里,坐回原来的地面上,捡起地上的木筷,把脸伸进窝里,手握双并的筷子,扒拉飞快的吃起来。

感叹声又浓厚了几分。

“我真的服了。说了你多少次了,筷子不是这么用的,吃饭不是这么吃的。是,我知道你傻,但是你也不笨啊,怎么你就不听呢?”

“你这副吊样,你说我怎么带你出去混啊?”

“你知不知道,你五叔发财了,发大财了。”

“什么北上广深的拆迁户,在我五叔重生户面前,他们的拆迁费就是个笑话,哈哈哈。”

阿权被这嚣张又嚣张的大笑惊醒了过来,把脸从锅里伸了出来,一脸木呆的看着木椅上长发乱舞的眼镜男,发出哦哦哦不明的语声。

阿权,四房第二个儿子。四通“死”,在曾氏这一支的门户里,两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