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偷梁换柱——(二十)尾声上(2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氏成婚之前,便改了杀她的主意。”

萤雪怔怔地看着包拯,双手在衣袖里却握成了拳头,但是倏尔又因为内心实在酸楚无力,又渐渐松开了紧握的手,只剩下薄薄的细汗,在手掌间,指认着她方才内心壮阔波澜。

包拯默默看了她一眼,萤雪眼角的隐秘泪水如同一根钝针,刺向了包拯的胸口,包拯微微动容,但是就在转眼间归于平静,仿佛刻意压制,也好似冷若冰霜。

“我在萤雪房间的床底,发现了一箱书信,上面是大辽国主写给潜伏于大宋皇宫的细作的信。先前,萤雪说那些书信,是她的,可是如果她真的一心为大辽,又何必把这些书信留下保存,一把火烧了,不是更好?”

“所以萤雪姑娘,虽然是辽人,可是她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也绝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因为我发现她和张氏之间,是有主仆之情的。”

“萤雪对皇上承认了自己辽人的身份,但是皇上只是将她禁闭,这其中缘由,我相信除了皇上仁慈善良不愿用刑逼供之外,我有一个猜测,就是萤雪的一切作为,皇上也许是知道的,而且很有可能张氏也知道,只不过知道不久。”

皇上坐于龙椅之上,不着一语,一直双眼微闭,静静聆听。

“张氏自小养在宫里,无亲无故,一直是先太后悉心抚养教导,萤雪作为几年前入宫的侍女,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成了深受太后喜爱皇上疼爱的张氏的贴身侍婢?当然如果有人牵线搭桥,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这和张氏的死有何关系?”由敏耐不住性子,问道。

“我说了,张氏的死,并不是萤雪所为,但是其实和萤雪有关,因为大辽真正的细作,其实早在十五年前,就进到了皇宫,而且正是因为她的到来,才有了张氏。”

众人都默默不语,西夏人闻言冷笑了一声,道“这么说,这张氏也是细作?”

包拯浅笑不置可否,“十五年前,大辽长宁公主被逼迫和西夏国结亲,公主不愿嫁于背叛大辽的人,于是自请作为大宋细作潜入大宋皇城,可是不想她一孤弱女子,即便是经受了短暂的训练,又如何能逃过刘太后的缜密观察,她被发现了,但是我想应该是在她被发现身份之前,一次皇上酒醉后,公主和皇上竟有了一夜之情。太后恐生事端,于是把她囚禁了起来。”

“包拯,你是如何得知这后宫之事的?还这么言之凿凿?”皇上脸有愠色。

包拯拱手道“皇上,张氏的死,和十五年前的事情有脱不了的干系,这些事,是我在调查的时候,萤雪告诉我的,她在来到大宋后,其实和大辽公主一直有联系,公主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她,再说萤雪房间的信,其实也是佐证,信件上的字迹也确是大辽国主的字迹,包拯先前在宋辽边境的时候,在宋辽互市馆看到过辽主的书文,便确定了这点。书信记录了十五年来,辽人交代给公主的一应任务。”

皇上看了看萤雪,萤雪低头不语。

“案发当日,张氏向往常一样起来梳洗,但是她并没有吃早点的习惯,所以她房间的紫苏糕点未曾动过一口。可是我们却在紫苏糕内发现了一枚耳饰,这个耳饰,是先前皇上赏于张氏的高丽进贡的芙蓉流苏耳饰,后来张氏赏给了萤雪。”

“如果是萤雪行凶,然后不小心掉落了耳饰,她自己没发现没带走的情况下,那我们去到现场的时候,应该会在某个地方发现耳饰,但不管在哪里,这枚耳饰都不应该出现在一盘摆放整齐的点心里。所以其实是另一个人,发现了耳饰,再把它置于点心之中。”

“这么说的话,真正的凶手就借机把耳饰藏于点心内,实行栽赃?可包大人,好像不对啊,既然凶手想栽赃萤雪,那看见一个掉落的耳饰不是正好么?何故又放在点心里那么麻烦?”旁边一个大臣问道。

“我没说凶手想要栽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