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文学家明子(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明子坐在在开往马蹄寺的大巴上,透过大巴前方的挡风玻璃,看着道路两旁笔直整齐立着的、无止境的白杨树列队,一直通到山脚下。挡风玻璃上方的浅蓝色贴膜,缓和了阳光的刺眼。透过白杨树的间隙,可以看到低矮的农家和成片的已经空着的玉米地、孜然地。偶尔还有几个汉子在劳作。收起来的玉米黄灿灿的,印着院落前棕黄的土地和灰蓝的天空。过了丰收的秋季,进入初冬的萧瑟。

他们一行刚刚坐火车从嘉峪关来到张掖,这是本次河西走廊之行的最后一站。在火车上就看到了这祁连山脉连绵不绝,今天终于要到山脚下了,明子的内心有点激动。祁连山横亘在甘肃和青海省之间,用冰雪融水,维系着这河西走廊的绿洲,养育了这方人。“如果你想从甘肃去青海,翻过这个山头就到了。”明子和学生们打趣到。

明子这次带着学生来,自然是做了不少功课,摘抄了不少名句。他觉得单单祁连山这个名字就给了人山连山、岭接岭的荡气回肠的感觉。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之山的意思。可他觉得汉语的祁连的更有意境。

“我们现在快到马蹄寺了,此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是中国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也曾来此朝圣,香火鼎盛。经过千年风霜洗礼,以及一些人为破坏,大部分寺内的石窟佛像和壁画都被破坏,石窟外的古建筑也已经不在,所以我们这次参观主要是来感受一下,大家从莫高窟过来的,石窟艺术也算是看够了哈。”明子现在还充当着导游的角色。他们这次写生之旅其实看的更多,毕竟河西走廊这一带有太多的历史积淀了。古人的艺术智慧很多毁于这漫天风沙,很多却也因为风沙掩埋而保护得特别好。

车子驶近马蹄寺公园的时候明子被震撼了。那远看像极了碉堡上的机枪眼的石窟,错落分布在山石峭壁上,好不壮观。

大巴在停车场停下,明子带着学生下车,和司机师傅确认了回程时间。

今天的游客不多,但由于马蹄寺悬在峭壁之上,似乎落脚重了,就会从这石窟边的悬空小道上掉下去。明子再三嘱咐大家小心脚下。

明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和学生讲解起来。他就是这样,平日里看着嘻嘻哈哈,对于艺术鉴赏从来都是很认真的。

趁休息时间,明子打下了下面这段话

“西北的自然条件,常年风沙侵蚀,造就了这独特的地貌;而古时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匠心,在这悬崖上凿出了这传世瑰宝。即使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灿烂,仍可让后人读出那每一滴心血。

我得承认我现在有点晕晕乎乎的。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告诉我其实我原本属于这里。有时间来看看,你一定会喜欢的。”

老邱收到了明子发来的信息,迫不及待和林凡分享。

“你看这小子,我认识他这么久了,第一次写出这么文绉绉的东西。”老邱摸摸自己的手臂。“哎,起鸡皮。”

“哇,他不仅会画画,写的文字也很美呢,有成为文学家的潜质。”林凡细细品味了明子写的,感叹于他对艺术的领悟。

“我也能写。搞艺术的感知能力就是比你们这些理科生强。”老邱又抱怨起林凡天天对着公式数字,不怎么搭理他。“哪像你们,就会画符号和数字。”

“切~”林凡揪住老邱的脸皮。“那不如你也去一趟,给我写一篇出来?”

“西北吗?你想去?”

“嗯,我觉得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召唤我,说我原本属于那里。”林凡模仿明子的语气。

“对了,他这是快要回来了吧。”林凡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担忧。“他不会真的在那里不回来了吧。”

“我想想他都去了哪几站。”林凡开始掰手指。“敦煌、酒泉、嘉峪关,现在是张掖。他明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