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章:小插曲(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今天我就简单的来跟大家聊一聊学考古鉴别里关于泥土鉴别,重要的生土与熟土的区分!

什么叫生土呢!简单的说,所谓生土就是自然界,经过若干万年的堆积,自然形成的原生土壤就是生土,一些人也管这个叫死土、净土。

生土它的特点就是颜色均匀、结构细密,质地紧凑、纯净。

而所谓的熟土就是经过人类生产生活后翻动过的土,也叫活土、花土,它颜色不均、结构参差,质地疏松、混杂。

先说说墓葬吧,一般情况下,中国北方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由生土组成的。

古代的人,根据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习俗,在生土上挖出墓坑或墓道、墓穴。下葬后,再将土回填。

这样,墓坑、墓道和墓穴里面的土就变成了熟土,因为它已经被人类翻动过,改变了其原来的结构与质地。

探掘出泥土的不同特性,这就给考古人员留下了证据发现它们的痕迹,而“洛阳铲”一旦捞出了熟土,再经过卡边、定位,那么这座墓葬就被锁定了。

有一点需要说明白,学考古的在用“洛阳铲”进行钻探时,每平方米打五个孔,俗称“梅花孔”,浅则一、二米,深则数十米。

春秋战国时期封土多为青色膏泥;唐、宋陵墓则多“糯米泥”;明清墓多用石灰;秦汉时期由于人们迷信水银、朱砂、玉器的防腐作用,用于墓葬中,这些都会影响土质,发出特殊的气味,有经验的人一闻即知。

除过生土与熟土外,考古工作人员还要认识很多的土,比如地表的扰乱土,简称扰土;

遗址内的灰土;房基或城墙下的夯土;古人踩踏出来的路土;雨水冲击的淤土……。

但是,这些都出不了生土与熟土这个大的范畴。

在咱们国内,业界甚至闹过一个笑话,只要你带把洛阳铲和刷子,就是考古学家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说明考古学家的装备还是非常差,更重要的是看个人经验。

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海宁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官,这给了他周游全国的机会,沿途见多识广,领略各地风土人情,乡间俚语,后来他就写了一本《广志绎》,用以记录各省地理风俗。

这本书卷3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辘轳汲绠有长十丈者。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周、秦、汉王侯将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长里馀者,明器多用金、银、铜、铁,今三吴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阳。”

书中这里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看来明代洛阳就有盗墓风气。

所记“铁锥”,能入土及墓颇深,这就是几百年前洛阳曾经使用过的一种专门用于探寻地下古墓的铁铲,也就是洛阳铲的前身。

先前我跟大家讲过泥土的鉴别,再看盗墓贼为什么要用的洛阳铲!其实说白了,他们就是通过洛阳铲来辨别土质,确定脚底下是否有墓!

另外,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

经验极其老道的盗墓贼还没开挖,就能够凭借经验断定脚下墓室内的大概情况,细到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心里一盘算就有数了。

等真开始手挖的时候,盗洞直奔那里就挖过去了(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进,东西都在土里)。

有一句盗墓届的灌口说的是“左肩右脚”,是何意呢?

其实讲就是这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也就是说,墓还没有挖,你的头脑里就有了整个墓室的概念,等真的挖下去了,直接就奔着你想找东西的地方去了。

这时候直播间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