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02要当官就别要脸(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捐钱买虚职的都是为了做事好看,可这谋实缺的一个个不是外放主事一方,就是进哪油水衙门捞钱的,可礼部是圣上和各位主官明升暗降打发人的地方,礼部的官职比虚职就了多个俸禄还经常发不出,此外没什么区别,竟然谋缺谋到这里,有意思。

“贾贤侄要在礼部谋个什么缺啊?”

“小侄只有纹银三千两,愿听世叔安排。”谋什么官不重要,重要的是进礼部,哪怕是个从九品的司务哪,贾琏也要进礼部。

“礼科都给事中如何?”张大人想了一下,说道。

贾琏一听甚是欢喜连忙应声道“多谢世叔。”随后像生怕人反悔是的把三千两银票压在了茶杯之下。

本想随便谋个官职,八品九品的都不在意了,谁成像却是个都给事中这样的正七品的实缺。

贾琏一个世家子弟,本身有五品的虚职,谋一个和虚职没啥区别的七品的礼部官职,在张大人眼中不算什么。见贾琏给钱痛快,张大人办事也痛快,忙叫小厮伺候笔墨,行了公文,用了印。

领了公文,贾琏也没多留,出了门去往吏部领官服,然后去礼部换了公文,这就算正事为官了。

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因为今天是沐休之日,各衙门虽有当值,但也是小官小吏,不打眼,这才好办事。不抓紧时间把事办妥了,来日不知道要生什么风波。

就贾家当家人的德行,要知道了贾琏谋了个礼部小官,还不得嫌弃丢人把这事按下了。那可就坏了贾琏大事了。

等到了礼部衙门,公文交接了,尘埃落定了,贾琏正式成了礼部正七品的都给事中贾琏的心才安定下来,坐车开始往家去,一路上开始琢磨自己的大事。

这个大事就是今年的恩科。要说这个事把,就要从头说起。贾琏所处的这个朝代是历史上没有的大庆朝。大庆朝如今头上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厌弃了贾家的老皇帝,如今的太上皇,一个是刚上位没多久的新帝。

这两个皇帝吧,老皇帝性子有点像晚年的康熙,新帝的性子像极了乾隆。你要说二人都是昏庸无能之辈这个不妥,哪权谋的手段,真的是叫人惊心啊。

但要是真觉得这二人是千古一帝,那可真的很亏心。

老皇帝人到晚年了,性子变得特变宽厚,尤其是对老臣,想得个身后名,很是优待老臣。

新帝也是个好大喜功的角色。

这二人虽然性子上有很大的缺陷,但是作为皇帝的权谋之术却是一等一的高手。

今年的恩科,也就成了父子二帝的战场。

科举这种事吧,说是为国选材,但是当皇帝的都知道,这宣传意义绝对大于实际用途,谁要是真觉得自己能通过科举高官得坐,骏马得骑那真是异想天开了。

对皇帝来讲科举的意义就是三个,一切断了世家对文化的垄断,二展示了一个寒门上升的阶梯,三为皇帝的文治武功扬名。

至于为国选材这种事,不重要。历朝历代何时缺了想当官的人了。大明朝太祖皇帝的情景就告诉了我们,哪怕当官都混到了卖儿卖女,早朝出门留遗书的地步,也永远不缺想当官的人。

所以这新帝的第一场恩科,就想要大办,做一场文坛盛事宣扬自己的文治。来参加的人要多,录取的进士要多。不敢说是做到后无来者,至少要做到前无古人的样子。

这件事就让老皇帝太上皇不满了,老子还没死哪,你个新帝就开始迈着步子往千古一帝的名号上奔去了,把老子放在那里了?于是开始插手。这科举之事本是吏部文选司的事宜,吏部上上下下的高官都是老皇帝的人马,只有那虾米两三只是新帝的人手。

老皇帝一插手,效果特别明显,各府学县学开始压制学子赶考。这进京赶考的人数立马骤减。

新帝一看,这进京赶考的人数这么少,我这登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