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章 归心似箭(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丝丝的陌生感。

“哎……不管怎么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了!”

余泽海心中长叹了一声,眼神再次变得坚定,然后猛地踏出了重重的一步,继而朝村里走去。

余家坳村坐落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而整个峡谷小盆地都是属于村子所有,所以面积十分的宽广。至于说三面环山围成的这个小型盆地到底有多大,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很大很大。但余泽海知道的是,就余家坳村所处盆地边缘区域,就有着上百平方公里。

余家坳村周围就是大青山。深山之中的毒虫猛兽比比皆是,鉴于此,余家坳村村民们平时砍柴禾,采野菜,挖草药,亦或是捕捉野味什么的,通常都不会深入的太远。

据听说,曾经有一个跑山匠深入过大青山深处,但最终却狼狈的逃窜了回来,若不是那位跑山匠有着一身过人的野外生存经验,那次差点把命都丢在大山之中了。打那以后,村里人对大青山深处忌讳莫深,再往后,就更没有人进入过里面了。

村子就处于大片耕地的正中央,村三百多户人家,除却三五户外姓人家外,其余所有人家都姓余。据村中老辈子讲,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村里那些刚搬来的人家并不姓余。时间久了,也许是为了拉进彼此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也许是为了民族大融合,那些外姓人家也纷纷更换了姓氏,而像这样的情况,则叫做“随姓”。

在古代,人们对待姓氏并不像今天这么严谨。诸如一些权贵者赐姓的、犯了忌讳改姓的、犯了事儿改姓埋名的,还有就是那些受到灾荒流离失所的,若是能再次依附到一些大户人家,通常也会更改他们的姓氏,这就是随姓。

时至今天,在广大的自然村落还依然保持着以氏族或者宗族为主的管理模式。就拿余泽海知道的,除了他们这个余家坳村外,附近的十里八乡还有着更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像赵家山村、李家沟村、沈家庄村、孙家河村等等……

若是在古代,像这样的村子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氏族,一个小小的部落族群,一个独立存在的小团体!

也正因为如此,余家坳村几乎一直都处于半封闭状态。所以,若是村子里面需要建房子、修路、修水利什么的,那就只能靠自己双手去解决了,完完的自力更生!

于是乎。

为了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所有村民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种看家本领尽皆登台亮相。也正是因为如此,时至今天,村子里各种传统的工艺绝活,如篾活、木工、石刻、纹绣、泥瓦……等等,不仅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和继承,还有了十足的发展。

可以说,在余家坳村的大多数村民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些拿手绝活。但是,这其中也有例外,就比如余泽海。

余泽海的家在村子最东头,和周围的住户隔离得有点疏,用乡下人的话说这就是“独庄”户,也就是独门独户的意思。但余泽海绝不会忘记,因为在回来的路上,他已经在记忆里将老家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熟识的清清楚楚。

踩在平整干净的石板路上,余泽海不由的感觉到一阵舒爽。

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的石板上已经布满了被风化的痕迹,甚至,有的石板上还生长着一层绿色的苔藓,更是彰显出岁月的气息。

每块石板几乎都是一般大小,宽大概一米,长两米,厚度约莫有五寸稍许,因此,这其中每一块的分量都不轻。而这些长方体石板,都是村中的先辈们一块块从山里的采石场开采的,然后又通过人力,再一块块的搬运出来。

可以想象一下,遍布整个村子的那些主干道,再加上村中横跨清水河上的那两座石桥,这可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完没有现代化机械开采、打磨和搬运的年代里,要完成这样一件浩大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