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87章 电影节之后(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过去那样装聋作哑,根本不搭理。让港英政府头疼的是,由于许望秋和江大卫在领奖的时候抨击香江的电检制度,很多国际知名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

其中《亚洲华尔街日报》不但报道了许望秋他们对电检制度的抨击,还公开质疑香江电检制度是在没有法律基础下进行的,禁映极有可能是违法的。

港英政府一直吹嘘香江是法制社会,宣传我们英国人把香江治理得多好。现在闹出这样的国际事件,让港英政府在国际上大大丢了一回脸,也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港英政府虽然很不愿意,但面对国际舆论,也只能让香江行政局与立法局迅速成立专责小组,审议新拟的“电影检查条例草案”,并讨论是否在香江推行电影分级制度。

就在香江各界对《冷》在戛纳获奖议论纷纷之时,许望秋正坐在戛纳的一间咖啡馆里,跟贝托鲁奇谈合作的事。几天之前他就跟贝托鲁奇约好,找个空间时间聊合作。只是他事情比较多,一直非常忙,直到今天才有机会跟贝托鲁奇坐下来好好聊聊。

贝托鲁奇喝了一口咖啡,慢悠悠地道“我现在手里有两本书的版权,都是关于中国的,一个是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一个是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

许望秋听到安德烈马尔罗的《人的命运》不由微微一怔,这本小说以1927年魔都工人运动为题材,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的经过。这本小说表现了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如何捍卫人的尊严,寻找作为人而生,作为人而死的意义和勇气。小说1933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轰动,随后夺得龚古尔奖。

这本书在中国出版过几次,但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因为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外国人,在书中几乎只看见外国人在行动、在指挥、在决策,而中国革命者被放置在无足轻重的配角地位。中国读者都知道魔都工人起义,以及后面的412反革命政变是怎么回事,看《人的命运》就会觉得跟真实历史差距太大,无法认可和接受。

许望秋没想到贝托鲁奇想拍这本小说“你怎么会想拍这本小说呢?”

贝托鲁奇诧异地道“这很奇怪吗?我是共产党员啊,对中国的革命很感兴趣。这书是西方世界第一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非常很有名,据我所知前前后后有过至少十组人马,考虑过要将它拍成电影,但由于种种原因都夭折了。”

“竟然有这么多人想把这本书搬上银幕?”

“是的。美国导演弗雷德金尼曼就曾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他本来已经说服米高梅投资,并请到韩素音改编剧本,男女主角分别是大卫尼文、丽芙乌曼。他们已经在伦敦摄影棚内搭建了魔都味道的布景,但开拍前一周,米高梅新任总裁以该片300万美元预算过高为由,宣布放弃该项目。”

“米高梅为什么放弃,是因为政治上的压力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应该是有这个可能。”

“那《人的命运》和《紫禁城的黄昏》,你更倾向于哪个呢?”

“我更倾向于《人的命运》,这本书在西方的影响更大。”

许望秋觉得如果贝托鲁奇自己拍《人的命运》,等电影拍出来了,那他肯定鼓掌叫好,毕竟一个外国导演能拍这样的题材是很不容易的,但跟出口公司合作拍摄,肯定不行。要是出口公司参与了,电影中领导中国革命都的变成了外国人,中国革命者全在打酱油,那中国观众肯定无法接受,肯定会把许望秋和出口公司喷得生活不能自理。

这跟张一谋的《长城》类似,如果《长城》是老外拍的,中国观众不会觉得有什么。大家会觉得老外对中国不了解,拍成这个样子是可以理解的。但电影是张一谋拍的,那中国观众就无法接受了。明明是中国故事,电影还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